本文目录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莱阳有个算命的挺准的在哪林青霞 真的哈漂亮,我是90年 的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编辑本段]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各地习俗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
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莱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相信算命。据说莱阳有个算命的挺准,但具体在哪里并没有说清楚。下面将该问题分段解答:
首先,莱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多算命的地方。但是,要找到那个算命的挺准的人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运气。
其次,莱阳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因此在市区和周边地区都可以找到很多算命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的算命师水平良莠不齐,需要谨慎选择。
最后,要找到那个算命的挺准的人,最好还是通过口碑传播或者朋友介绍来寻找。在找到之后,可以先观察一下他的面相和气质,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看看他的准确率如何,以此来判断是否值得信任。
总之,要找到莱阳那个算命的挺准的人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和技巧,但如果找到了,相信他的预测一定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十四年前,林青霞在拍完《东邪西毒》后毅然“嫁作商人妇”,淡出演艺圈,留给大家一个“独孤求败”式的美丽背影。都说观众是健忘的,演艺圈的人情是凉薄的,但大家却都没有忘记林青霞。因为自她以后,演艺圈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可以自如游走于阴阳两极的美女,她穿起女装时就是最美丽的女人,穿起男装时,就是最帅的男人。
观众们仍然津津乐道于她“无人匹敌的美貌”(金庸语),仍然乐此不疲地回味她的一个又一个经典:白发魔女练霓裳,东方不败、慕容嫣慕容燕……新老导演争相请她出山,连一向喜欢扮酷的周杰伦都三番四次诚意放言希望请她复出,据说吴宇森的一句名言是:“没拍过林青霞就不算真正拍过电影。”
这一切,却都被功力深厚的“东方不败”轻易化掉。林青霞就像隐退的武林高手,淡然一笑,继续相夫教子,任凭千呼万唤,再也不问江湖是非。这一转眼,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后,2008年10月,这位被徐克称为华语电影圈“唯一的也是永远”的美女终于为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在纽约亮相,接受媒体专访。在王家卫和圈内一干好友的游说下,林美人明确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剧本,她将为电影复出。
李安搭档林青霞颁奖慨叹“自己熬出头”
2008年12月6日晚,第45届金马奖在台中市中山堂颁出。李安和林青霞作为颁奖嘉宾同时登台,而一向儒雅斯文略带腼腆的李安笑称自己这次来金马奖全是因为林青霞的魅力。
阔别影坛已久的林青霞当晚以一袭黑色晚装现身颁奖现场,在台下即与李安导演邻座。两位同时作为颁奖嘉宾颁出年度杰出台湾电影奖和年度杰出电影工作者奖。李安笑称自己做电影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可以与偶像也是当年台湾所有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林青霞同台,而他答应来金马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林青霞。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林青霞
Brigitte Lin
生于:1954年11月3日台北
生肖:马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8m
体重:50kg(最重)
血型:B型
优点:忍耐力强
籍贯:山东烟台莱阳
民族:汉族
职业: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
口头禅:好开心
座右铭:众志成城
处女作:《窗外》
婚姻情况:已婚
求学经历:高中——台湾金陵女中,1972年毕业。
家庭成员:丈夫邢李原,现有三个女儿。
喜欢的运动:游泳
喜欢的颜色:橙黄
喜欢的零食:百香果汁草莓冰激淋
喜欢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
喜欢的歌曲:我是一片云
喜欢的动物:小狗、长颈鹿
喜欢的节日:周末
喜爱的国家:中国
喜欢的收藏:围巾
讨厌的地方:电视台
难忘的事情:处女作遭禁映
休息时想去的地方:自己的家
喜欢自己那部作品:东方不败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林青霞,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台北。1972年毕业于台湾金陵女中。毕业后的1972年在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于1973年进入台湾八十年代电影公司做演员。同年,在根据琼瑶的处女作改编而成的影片《窗外》中饰演女主角江雁容而大获成功,后又成功地出演了刘家昌执导的《云飘飘》,并由此在影坛树立起玉女形象,被视为“纯清少女”型女星。1975年在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因其出色演绎而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台湾“首席文艺女星”。1976年后,加入琼瑶自组公司成为拍摄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邓光荣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成为万千影迷心目中的女神。197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应导演要求,一改往日高雅清纯的少女形象,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成为当时诸多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在演出了多部琼瑶类型片之后,林青霞决定改变以前一贯的青春玉女路线,寻求更大的表演空间。1980年,她赴美国进修,在进修的同时,于1981年出演了由谭家明执导赴美国拍摄的影片《爱杀》。同年又回到台湾,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于1984年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
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香港,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这段时期她饰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有英姿飒爽的革命人物,有黑社会的女流氓,有高贵典雅的贵妇人等等,展现了青霞多样化的演技。1990年,她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因其精湛演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在片中林青霞彻底突破了其文艺戏路,反串男角,在其刚柔并济的精美演绎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唯美凌厉、惊才绝艳的东方不败,在武侠片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此后青霞找到了新的定位,接连饰演了一系列英伟过人的侠女角色,深受观众欢迎。期间她与徐克、于仁泰、王家卫等合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白发魔女》、《东邪西毒》等多部武侠片,在影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演绎了诸多经典角色后,林青霞于1994年结婚随后退出影坛。
[编辑本段]【星路历程】
林青霞的表演风格自然朴实、内敛细腻,外表锋利而性感,善于表现人物思绪的繁杂和感情的起伏跌宕,从影21年共出演了100多部影片。是港台电影界唯一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不同电影风格的女明星,同是也是走红时间最长、光芒最闪亮的女明星。
这个从70年代的流行一步步走过90年代流行的特殊人物的确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尚历史。这个从琼瑶片走出来的实力女星,用她21年的演艺史,帮我们记住那个已经渐渐远去的年代和曾经的流行。就象她固有的侧头睥睨的形象一样,慢慢成为人们可记述的光影中一个闪闪发光的符号。
1973年,台湾导演宋存寿开拍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窗外》,公开招考演员,两三百人去应征都没被选上;倒是没想过当明星的林青霞,某日闲逛西门町被星探发掘,就这样演上女主角江雁容。其实,宋存寿当时选了林青霞和她的同班同学张俐仁一同演出,但直至开镜前仍未决定谁当女主角。那天男主角秦汉到场,导演便问他两个新人之中,谁演主角比较适合,秦汉指着站在远处的张俐仁说:“这个吧!”但导演再三考虑,女主角比较瘦小、气质较忧郁,张俐仁看上去较强壮,还是林青霞适合一些。看来宋导演可比秦汉眼光独到呢!就这样,林青霞赚得生平第一部片酬——台币一万元整,当时折合港币只得1500元。
但是,因某些法律问题,这部电影未能在台湾上映,她与台湾观众见面的第一部电影是《云飘飘》。
1975年,在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因其出色演绎而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台湾“首席文艺女星”。
1976年,加入琼瑶自组公司成为拍摄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邓光荣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成为万千影迷心目中的女神。
197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应导演要求,一改往日高雅清纯的少女形象,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成为当时诸多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在演出了多部琼瑶类型片之后,林青霞决定改变以前一贯的青春玉女路线。
1980年,她赴美国进修电影。
1981年,出演了由谭家明执导赴美国拍摄的影片《爱杀》。同年又回到台湾,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
1984年,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把事业的中心转移到香港,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这段时期她饰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有英姿飒爽的革命人士,有黑社会的女流氓,有高贵典雅的贵妇人等等,展现了青霞多样化的演技。
1990年,她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因其精湛演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在片中林青霞彻底突破了其文艺戏路,反串男角,在其刚柔并济的精美演绎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唯美凌厉,惊才绝艳的东方不败,在武侠片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此后青霞找到了新的定位,饰演了一系列女扮男装的角色,深受观众欢迎.她与徐克,于仁泰,王家卫等合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白发魔女》、《东邪西毒》等多部武侠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4年,在演绎了诸多经典角色后,林青霞结婚随后退出影坛。
2006年2月19日,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re)刊登的55987号文件,正式宣布批准将38821号小行星改名为Linchinghsia(林青霞)。
[编辑本段]【爱情经历】
她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丽质天成,堪称绝色,带着仙气象女神。她曾经拍过一百多部电影,从青春玉女演到英气女侠,个个形象都成为经典。她曾经是众望所归的金马奖影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曾经有一段痴缠十几年,轰轰烈烈的苦恋...2004年的11月3日是她五十岁生日,这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想再次回顾她走过的路,回顾没有岁月的残酷,只有温暖的记忆。
林青霞淡出电影圈整整十年了,伊人已身披嫁衣随叹息声远去,仍记得前尘里渔歌长晚依旧,烟雨重锁深处,锣鼓如滴,刀剑如风。女神已随年华老去,但是记忆安好,在她身上仍然有着一代人不可抹去的青春烙印。她依然是我们的梦中情人。
1973年,《窗外》令青霞一举成名,片约不绝,而当时秦汉是台湾最红的文艺小生,很自然地与青霞经常被配成一对,不觉间戏假情真;然而,秦汉有妻有儿,令青霞十分苦恼。
渐渐地,林青霞与秦汉不再合作了,她的对手变成了秦祥林、邓光荣;秦汉的拍档变成了林凤娇、甄珍。当中的因由,容后分晓。而秦祥林近水楼台,也向青霞展开了追求。
1978年,7月,突然传出青霞与作家赵宁博士拍拖的消息,青霞也大方承认,“这是我林青霞第一次正式交男朋友。”不过,这段情转眼即逝,林妈妈指皆因赵宁追求过急,把青霞吓得退缩了。
1979年,青霞在新加坡出席影展期间服药昏睡不醒,有传她是为情自杀;林妈妈则解释说青霞只是想好好睡午觉,令晚上出席宴会时状态好些,所以吃了点安眠药。事情发生后不久青霞去了美国,刚返台便听到秦汉与妻子邵乔茵分居的消息。
1985年夏天,青霞在大屿山人烟罕至的沙滩,让她的“御用摄影师”秦汉拍下这辑经典泳装照。她身上这袭泳衣,大有来头,是宝黛丽在电影《十》里的比基尼,全世界只得12件。青霞看戏时已幻想这件泳衣穿在自己身上是什么效果,结果竟给她在纽约遇上了,“花了500多美元,只能让最信任的人拍一次照便没用了,更不能穿来游泳。”
同年12月,邵乔茵接受访问时说:“秦汉,我好恨他!”又说:“我是永远永远不会跟秦汉离婚的。”邵乔茵更忆述往事,指5年前曾致电骂林青霞,“林青霞在电话那头一直不做声,最后她说好了好了,我保证不破坏你们的幸福就是,他约我,我也不见他了!”或许,这就是青霞跟秦汉停止合作的原因,基于对邵乔茵的承诺,她躲避秦汉5年,但终于因为秦汉的执著追求,她心软了。
“双秦”把青霞包围着,她难以抉择,逃情美国。
1980年9月,秦祥林追青霞追到旧金山,向她求婚,青霞当时表现得六神无主,但最终答应了他,秦祥林欣然宣布3天后(9月5日)举行订婚宴。而在盛怒中曾表示一辈子不会跟秦汉离婚的邵乔菌,也在这年签下离婚书。
4年过去,青霞始终没有成为秦祥林太太。
1984年6月,她承认跟秦祥林已协议分手,“他是个好人,但我们之间的问题一直存在。个性不合,想法也不同。”
青霞与秦祥林也曾有过甜蜜的日子,但她对他的感情始终难与秦汉相比。
青霞的身材既健且美,不知多少人邀她拍泳装照,但都被她婉拒了,惟独在秦汉面前,她才可以穿泳衣从容地面对镜头。
多年后,青霞说起一生之中“最不漂亮的时期”,她说:“1979年,当时情绪坏透,完全不想见跟电影有关的人。”为情所困?“感情只占一半。那是我事业最好的时候,但工作压力太大,感情无处抒发。我当时快要疯了,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离开太久,又觉得很miss这行业,有人找我,我便回来了。从前我很在意别人怎样看我,现在不再care了。”
青霞与秦汉几经波折,重新走在一起。青霞爱游泳,一帧又一帧动人心弦的泳装照,见证了他们在80年代的甜蜜时光。1990年,她与秦汉台演的《滚滚红尘》,让她摘取了金马影后的后冠。
1990年12月,青霞领取十大性感女星奖,斗篷大衣内,是黑色通花上装,虽有薄纱衬里,但因为真空上阵,镁光灯下显得若隐若现。
1992年,《东方不败》再度掀起“林青霞热”,她的笑声又开始响亮,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时期,她这样形容那刻的心情:“就像我新歌的最后一句歌词:快乐得不得了。”青霞出席金马奖颁奖礼的圣罗兰晚装,性感得令人心惊肉跳。事前她穿起这衣服让秦汉“过目”,他的评语是:“比较暴露,但你穿得很好看,很高贵。”
事业再上高峰,她忙得没时间拍拖,只能靠长途电话与秦汉谈惰,“最长纪录是5个钟头。”可是,一年后再说起秦汉,她的口气改变了,“写他写了十几二十年,我不想影响别人的生活,也无谓闷坏观众呀!”
说到爱情观,“我不追求轰烈的爱情。这年头找一个很爱自己的人是太困难了,一生有一次已经很足够。”她找到了没有?“找到了。虽然人生不断改变,但只要我认定了,便一生都会关心对方,就算爱情有变化,也不受影响。”她与秦汉纠缠近20年的感情,至此画上句号。
1991年,青霞和秦汉住在台北仁爱路四段林荫道同一幢大厦里。这天秦汉到青霞家中做客,一起看青霞旧作。
1994年6月,传出青霞即将下嫁商人邢李原(Michael)。很多人都羡慕Michael如此好艳福,但原来艳福这回事,也是“命中注定”的,他曾请著名命相家董慕节算命,命书上有这一句:“娶妻必定是天仙美女下凡尘。”Michael的前妻张天爱何尝不是美人!
1994年6月29日,林青霞与邢李原的婚礼在旧金山邢家举行。婚礼过后,青霞更大方地跟媒体讲述她跟Michael相恋的经过。
原来林妈妈从青霞18岁起,便一直担心她的婚事,多次安排她“相亲”,只是都没有成功。
1992年9月,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上,友人刻意介绍青霞认识一位律师,她忽然听到有人说:“来看一看林美人”,一转眼,那人却被推走了。那人正是邢李烦。没多久,Michael托朋友找青霞,想赞助她服装,他们正式见面,Michael对她深深着迷。
青霞出嫁时这套全美钻饰,在苏富比拍卖会投得,链坠的心形钻逾11克拉,她说:“这颗心,像Michael的心一样,是很好的心,很美的心。”婚礼尾声,一对新人换上和服,进行打破酒桶盖的仪式。
青霞与邢李螺特地飞往巴黎选婚纱,她选了Chanel93年的款式,但当婚纱寄到美国,一试,腰部松阔得不像话,原来她为了筹备婚礼而消瘦不少,“因为腰部是胶料,不是布,不合身就很难看,我哭得很厉害。”于是再飞巴黎,改好婚纱才放心出嫁。
吓得不敢接电话
一次闲聊,青霞说希望有个家,Michael即说:“我递申请表格。”吓得青霞不敢再接他的电话。后来Michael找到机会,跟青霞说:“你不要紧张,我收回申请表格就是了。”青霞才答应跟他恢复往来。青霞告诉母亲交了一个“做服装的朋友”,林妈妈不知道Michael的生意做得有多大,还担心地说:“当心人家骗你的钱,你赚钱很辛苦呀!”
Michael一次又一次“非正式”向青霞求婚,终于有一天,她回答:“那我要做礼服了!”刚成为邢太太的青霞,坐在Michael大腿上,向记者忆述当时的情景,“话刚离口,已觉得不好意思,这岂不表示答应了!”青霞说着,Michael温柔地亲吻她的粉颈,不时四目交投,视现场的记者作透明人。
1994年7月下旬,青霞在法国南部海边度蜜月。黄昏,青霞换上丝质便服,与到贺的宾客在家里共进晚餐。青霞换上火红晚装,明艳照人,她说:“就是喜欢它的红。”
邢李原做马主,爱驹取名Michael’s Choice,中文名字是百看不厌,人人都说这是邢李原对青霞的最高赞美,青霞却哈哈大笑地说:“英文名字是他取的,中文名则是他叫我取的,是我对自己的赞美。”
1996年1月2日,青霞诞下长女邢爱林,她在产房己盘算着给孩子多添个弟弟或妹妹,但后来她说,因为老公一番话,令她打消了这念头。邢李原是这样说的:“就算你多生一个孩子,我也不会因而爱你多一些;你不生,我也不会爱你少一点。还是身体最重要。”
继母角色最难为
青霞说:“婚姻之道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永远都需要调整。”记者问她,众多角色之中,最难做得好的,可会是继母一角?因为邢李原与前妻育有一女嘉倩。她说:“是的,开始时真的很难做。有伤心,有失望,有时候也很开心。小孩子是不定性的,会妒忌、有敌意,会有不合理的时候,但有时候又令我很温暖,例如我分娩后伤口痛,痛到哭,嘉倩走过来吻我的额,安慰我,我觉得很欣慰,这是她的真感情。”
千禧年,青霞意外怀孕,于2001年6月9日诞下次女邢言爱。Michael取名一向有心思,他和青霞的长女取名邢爱林,就是邢李原爱林青霞的意思。
当青霞第二胎再生女儿,大家都估计Michael会很失望,他说:“为什么人人都不相信我喜欢女儿?生女儿,我仍然爱,她的名字就叫邢言爱吧!”
大美人虽息影多年,她的生活依然备受关注,有传她的婚姻出了问题,她选择的是不回应。但在她最需要扶持的日子里——2002年母亲去世、2006年父亲病逝,陪伴着她的都是邢李原。行动,是比言语更有力的回应吧!
1996年2月,青霞长女邢爱林满月,一家4口合照。邢李原拥着的是与前妻张天爱所生的女儿嘉倩。
2001年8月,青霞次女邢言爱双满月。青霞怀里的是长女爱林。记者问她,要是女儿长大后要做明星,她答应吗?青霞说:“最好不要啦!”
[编辑本段]【青霞父母】
虽然青霞己拍了20年电影,父母的态度依然没变,“有意见,非常反对,我不想她拍戏,到现在还是不高兴。她爸爸更加不能适应,因为拍戏比一般职业辛苦,冬天穿夏天的衣服,夏天穿冬天的衣服。还记得拍《八百壮士》,冬天拍下水的戏,她冷得不能说话,我多心疼。希望她婚后不要再拍电影了。”这番话是林妈妈在青霞婚礼上说的,她老人家终于如愿。
林妈妈说:“我们家不赞成她拍电影,是她自己喜欢,也只好由她去。本来的长发,也为了扮演学生,不得不剪短,剪得比齐耳的学生头还要短,我难过得流了大把大把的眼泪。”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1973年
窗外
1974年
云飘飘
古镜幽魂
长情万缕
纯纯的爱
云河
爱的小屋
女记者
青青草原上
纯情
1975年
女朋友
八百壮士
爱情长跑
翩翩情
云深不知处
在水一方
水云
热浪
长青树
烟雨
小姨
1976年
秋歌昨夜,今夜,明夜
枫叶情
鬼马俏医生
海天一色
恋爱功夫
我是一沙鸥
不一样的爱
追球追求
明天20岁
海誓山盟
林青霞第一次反串1977年
异乡梦
金玉良缘红楼梦
奔向彩虹
幽兰在雨中
我是一片云
情蒙蒙雾蒙蒙
1978年
真白蛇传
处处闻啼鸟
沙滩上的月亮
晨雾
留下一片相思
月朦胧鸟朦胧
1979年
一片情深
雁儿在林梢
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
难忘的一天
无情荒地有情天
情奔
1980年
成功岭上
金盏花
一对傻鸟/恋爱反斗星
碧血黄花
1981年
中国女兵
爱杀
1982年
燃烧吧!火鸟
午夜兰花
枪口下的小百合
慧眼识英雄
红粉游侠/烈血长天
新白蛇传
1983年
迷你特攻队
新蜀山剑侠
我爱夜来香
红粉兵团
黑白珠
四傻害羞
1983大惊奇
1984年
情人看刀
君子好逑
脂粉双炮
七只狐狸/X陷阱
1985年
警察故事
1986年
梦中人
刀马旦
英雄偶像/英雄正传
1987年
横财三千万
夺命佳人
烽火佳人/旗正飘飘
1988年
今夜星光灿烂
1989年
惊魂记
1990年
滚滚红尘
1992年
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
鹿鼎记
鹿鼎记II神龙教
绝代双骄
新龙门客栈
暗恋桃花源
1993年
白发魔女传
白发魔女2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
射雕英雄之东成西就
追男仔
黑豹天下
1994年
六指琴魔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火云传奇
重庆森林
刀剑笑
东邪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