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解说 > 文章页面

梓潼哪里有好玩的地方(梓潼县有没有耍的地方)

刚来大梓潼,哪里有好玩好吃的地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梓潼哪里有好玩的地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绵阳哪里合八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五层山在哪里梓潼哪里有好玩的地方五层山在哪里

“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这是耸立于三国遗址五层寺的一幅古石刻对联。联语写尽了五层寺壮美、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色。其对仗工整,气势恢宏,意境深邃,堪称“梓州第一联。”郭沫若弟子,?诗经国风今译?作者,四川省文史馆员、文史学家蓝菊荪教授,在游历了五层寺后,挥毫题下“天地有印五层辉光,佛法无边三宝功德”的赞语。

深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五层山与五层寺

五层山位于三台县建设镇北三公里。登上五层山主峰,放眼四望,但见群山茫茫,群仙列阵,万山奔涌而来。五层山南,是印合山,印合山下凤托印。五层山、印合山构成五层山系。围绕五层山系有四山如龙,一龙前瞻,一龙后视,左右两龙回首仰望,故堪与家有“一凤托印”、“四龙护宝”之说。该山山势奇特、挺拔秀丽。“重岗叠垒,形势五层”,故人们叫它五层山。其山有五泉,冬暧夏凉,其味甘醇,又叫五泉山。每泉各掘一井,井水“冬不枯、夏不盈”,可供上千人饮用。其八角井、六角井,传说为三国时刘备、张飞所掘。山上松柏葱笼蓊郁,古木参天,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春天,百花争妍,鸟语花香,香客云集,游人如织;秋天,黄花遍地,硕果累累,稻香四溢,红叶满山,令人心旷;夏天,松柏掩映,蔽日遮天,蝉噪林幽,轻霭笼罩,暮鼓晨钟,牧歌嘹亮,令人神怡。在这神奇诡异的山水中,有一座规模宏伟,构思奇特,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共达五层,供奉“三教”教主及“桃园弟兄”的东汉古寺,叫五层寺,或称五泉寺,但多以五层寺称名。其建筑是自然之“五”与人为之“五”的巧妙结合,它是天人合一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自然之印

关于五层寺自然之印,有人说是印合山。这是很多年以来的说法。印合山,山颠一枚巨印向南横置,巨印下,一山似凤钻大印,将大印高高托起,西可见头,东能见尾,维妙维俏。凤凰自岐山飞来,来了个“丹凤朝阳”,极具动感与美感。自然界中不乏象形山,象这样一个象形物在山的两边,上下左右恰到好处,甚是罕见、奇特。印合山海拔高度低于五层山,似与联语义不合。古人或许另有所指。作者于2004年3月围绕五层山系作了详细考察,发现站在印合山北面看五层山第四、五层,恰好是竖置于第三平台的一枚巨印,巨印下底长约300米,上底长约200米,印身高约50米,印把高约50米。站在五层山北面看,第四、五层恰好是同大印山一样的巨印。五层山海拔658米,最高峰恰好是五层山之印顶。巨印栩栩如生,巍然耸立于苍穹,气贯天宇。联系联语上联语意,五层寺的自然之印当指五层山之印。

人文之印

五层寺人文之印指“金镶玉印”。“大佛头上一张琴,十八罗汉镇涪城。倒挂金钩菩提寺,金镶玉印在五层。”在三台县建设、花园、安宁等镇办事处一带,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金镶玉印在五层”用词肯定,是说刘备与张飞驻兵五层山上的五层寺中,为感谢神灵的庇护,有感于五层山系自然之印的灵气,将佩带在身边的“金镶玉印”寄在寺中的八角井内作为替身,天地之印相汇,天地感应,以求皇运昌隆。民间传说,同印一起下井的还有一把宝剑,井中有白龙,宝剑、白龙的灵光灵气护印。印是宝贝,有很多人想打它的主意。有一次,有人想盗宝,挖了数十丈深,见到了井口的大石盖板,刚要去搬,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飞沙走石,一阵-后,泥沙将挖的坑填满了,盗宝人被雷电击死。人们说,皇叔印有正气,天地有鬼神。从此后,再也没有人敢打印的主意了。

传说归传说,刘备到过五层寺没有??三国志?载,东汉建安十六年冬,刘备从荆州入川,沿涪江,与刘璋会于绵阳富乐山。从刘备入川至蜀汉景耀四年蜀汉灭亡的半个世纪中,蜀汉在绵阳留下了大量遗迹,现知的有四十多处。五层寺在两汉及蜀汉时期均为涪县地,寺内及其附近,现存八角井、六角井、旗磴石、点将台、跑马地、练兵场、避兵洞、张飞石、金桩桠等遗迹。据?潼川府志?记载:“五层寺在县北九十里五层山,亦呼五泉山。上旧有碑,长丈余,刻‘汉昭烈扬兵处。’未记年代。其碑巳埋荒埂之中,今不可觅。好事者复竖小碑于寺右,书如其字。又路侧有石磴,方广三尺余,高二尺余,中作圆孔、大如升,相传为昭烈旗磴。”民国?三台县志?记载:“五层山寨,距县北八十里,有重岗叠垒,形势五层,上有旗磴,相传为蜀汉昭烈帝观兵处。今筑为寨,势甚雄峻。”联系寺内供奉,五层山离涪江很近,联系刘备入川的行动路线,愚以为,刘备到过五层山,此当为刘备在绵阳留下的又一处三国遗址。那么,刘备留下的“金镶玉印”是什么呢?“金镶玉印”即“传国玺”。它是皇帝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是君权神授的凭证。在古代没有它,当皇帝就不合天心人意,就会“天下共讨之,人人得而诛之。”就坐不稳。有了它,即使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是合法的“真龙天子”,受到亿万臣民的拥护。关于其来历,据?前汉书?载,秦始皇得卞和所献一块玉璞,令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良工雕琢成玉玺。此印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玉玺。秦始皇驾崩,秦王子将它献与汉高祖刘帮。到王莽篡汉,孝元皇太后以此击打0臣,其一角崩,后以黄金镶好,故名“金镶玉印”。查阅?史记?秦始皇纪?、?前汉书?高帝纪?、?左传?、?前汉书?高帝纪?元后传?王莽传?、?后汉书?、?三国志?、?宋书?礼志五?、?南村辍耕录?以及?元史?成宗纪?杨桓传?崔?等史料有关“传国玺”的文字记载,“传国玺”的“旅游”路线图从始皇二十六元年,得玉壁,刻玺到归元成宗,一千五百余年,历经二十几次沉浮、更替,刘备从未染指过“传国玺”,当然,他就不可能把玺带入川,置于五层寺的八角井中了,可见这是一场误会。但这并不排出刘备在八角井中置印的可能性。因为佩带印章是古代的风气,作为皇叔、左将军、豫州刺史、荆州牧的刘备,按汉制是应当佩带金印的,而且,至少不是一枚。就是寄一枚在寺中做替身,也并不等于“孙猴儿丢了金箍棒—没棒耍”。遂宁广德寺里至今保存了唐、宋两位皇帝的印章,就是极好的佐证。至于“传国玺”的失踪,“金镶玉印”在五层的神秘传说,将与五层山一样,“与天地齐寿,与日月齐光。”永远流传。

“金镶玉印在五层”

“金镶玉印”作为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上演了一幕幕追逐、战争与腥风血雨的历史剧。“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种“君权神授”不过是一个幌子,“寿”、“永昌”才是目的。其目的,为天下?为自已?还是兼而有之?只有皇帝老倌最清楚。但好皇帝、孬皇帝无一例外都会说为天下。也没有绝对的“永昌”,“永昌”只是相对的。尽管有“传国玺”神异的记述,那只是使它更加神秘化了罢了。“永昌”之不永昌,“传国玺”有时甚至躲起来,连它自己都不昌了,这实在是同其神秘与尊严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传国玺”“失传”后,国仍是国,朝代仍在更替、仍在流转。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所代表的意义消失了。对于今天而言,至多也只是一种见证,一件文物,一个古董而巳。

倒是“金镶玉印在五层”道出了真谛,具有永恒的魅力。在五层,即在民间,它不是来自于天,而是来自于地,它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江山在民间,江山在百姓中,诉说着“受命于地,既寿永昌”的禅意。“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既是五层山自然之印的描写,又是“金镶玉印”的注脚。意会便知,不必展开说。自然之印的高悬,原来是巨印下广大的峰峦的支撑与衬托。无支撑无衬托便无所谓高悬。这种高悬与处下的峰峦是山水相依,血肉相连,共生共荣的,故而,它虽历经风雨苍桑,仍就傲立于苍穹,这才是至尊的。这大自然之印蕴含了多少唯物辨证哲理啊!“金镶玉印”之附会于刘备,附会于五层山,这种“误会”实际上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与寄托。刘备是“仁德”的象征,“五”为魁首,寺内供奉儒、释道、皇、巫五家,“皇”“独居尊”。“尊”,不是刘备那面蜀汉的空头旗帜,尊的是“仁德”,蜀汉旗帜因为有了“仁德”的内容,才受到尊的,否则汉室的旗帜再正统,口号再响亮,也是白搭!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于“传国玺”,更确切地说,对于执掌“传国玺”的人善意的讽谏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镶玉印在五层”!

如此看来,五层山的文化意义当不压于历史上那枚“金镶玉印”吧?!行文至此,那枚“传国玺”是明踪,还是疑踪,巳经不重要了!

天地有印五层辉光!(完)(建设小学网站钱成国晏肆佰)

梓潼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七曲山

七曲山位于梓潼以北10公里处,为蜀道入川后的最后一道险峰。山间种有古柏4万余株,七曲山大庙建于山顶,藏于森森古柏之中。

景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带宽约800~3500米,带长约16000米,呈南北走向,景区所属范围为盆中深丘地貌,海拔500~892米,相对高差约400米,坡大、长而较缓,坡度一般在25~35°,山坡上分布有很多级小台地,山脊秀峻,间有阔缓台地,分布了景区三分之二的森林资源。

铸铁造像——七曲山“镇山之宝”

七曲山大庙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有“古建博物馆”之称的殿宇建筑外,还有不少的文物珍品,其中文昌正殿和桂香殿内的大型铁铸文物被称为七曲山的“镇山之宝”。

文昌正殿是大庙的中心殿堂,又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殿内有高大空心铁像9尊,文昌坐像正居高台之上,高4.7米,身为帝君便为帝王之像,短颈粗体,方面大耳,头戴冠冕,身着龙袍,全身鎏金,神态安详,手持牙笏,庄严肃穆。两旁侍从各4位,高均为2.1米,按官位排列呈八字形,形神兼备,体态各异,老臣慈祥,少臣飘然,他们侍候帝君毕恭毕敬。侍从中,左三和右三两尊侍从特别引人注目,相传右侧手捧玉玺者为“天聋”神,造型为张口结舌,憨厚质朴,表现为聋子形象;左侧手执铁如意者为“地哑”神,造型为目光炯炯,欲言不忍,表现为哑子形象,天聋、地哑分别表示治政治兵。对于天聋、地哑之神,道书上也有记载,说“梓潼帝君每出,驾白特,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认为天聋地哑乃在为科举时的保密,免生事端。也有人认为文昌重用天聋地哑,意在“教人归真守朴,莫聪明外露”,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文昌及其余8尊铁像的后背均有铁铸铭文,系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四川龙安府平武县江口村信使任宪、任寅苏、任加灿等人出资贡献,并由陕西金火匠人薛姓所铸。在铁铸造像前,还置有宋代淳佑年间(公元124l—1252年)铸造的五足铁鼎一座,鼎脚造以兽形,为文物珍品。此鼎应是宋代七曲山灵应祠内之祭器,后庙毁搬迁。

桂香殿位于正殿之后,殿内正中有三尊实心铸铁像,文昌铁铸坐像一尊居中,高约5米,头戴官帽,神情自然,为唐时济顺王或宋时英显武烈王时的形象,即以文昌张亚子修身养性、吟诵经文之时的形象为原形加工铸造。文昌坐像左右两旁各为一尊高2米的铁铸造像,即文昌侍从天聋、地哑。两尊铁像一人捧印、一个持卷,和蔼可亲,造型极为生动。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于科场之中。据有关专家推测,三尊实心铸铁像重约37吨,除此之外,文昌坐像前还放有四足日月铁鼎一只,为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所铸造。还有近两米高的铁铸镂空花瓶,其工艺十分考究。殿内三尊铁像虽无铭文,但推测可能与铁铸日月鼎同一时期所造。

千佛岩摩崖造像

千佛岩摩崖造像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

东龛,圆拱形,高2.3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有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佛高1.3米,火焰形头光,结跌跏坐于莲台上,身着僧衣,左手按膝,右手举于胸前。从整体造型看,线条自然,肌肉感很强。二菩萨站立于佛的两侧,头部残,但表现出端庄、娴静的表情。二弟子站于佛的两侧,神态端庄。力士威武雄壮,守护在龛门两侧。龛沿两侧原刻有140尊小佛,现存68尊。龛顶部分的天龙八部为浮雕,形象丰满,刀法流畅。

西龛,圆拱形,高2.2米,宽2.3米,深1.8米,共有造像53尊。主像为观音菩萨,座高0.95米,两边童子各一躯,观音像面部略带微笑。龛的两侧分别刻有26个闻法菩萨,合为52数,均为高浮雕。众菩萨脸形半圆,眉眼平直,长发在头上挽成半高髻,身着半臂服饰,内着短襦,其姿态或以双手抱膝而坐,或以双手托腮,或以双手合什,或作沉思状。龛门为莲瓣形,龛楣和龛额上刻卷草,龛额上还有浮雕七尊佛。龛门外右肩上有座唐太宗贞观八年(635年)由邓元觉撰文,杨子尚刻字的造像碑记。

北龛,高2.15米,宽2.3米,进深1.6米,有造像19尊,其造型结构与东龛基本相同,主佛释迦牟尼座像高0.9米。台座呈莲花形,高0.85米,有青狮白象支撑。佛头顶作波纹形髻,面部丰满。肃穆中微露笑意。身着通肩式僧衣,线条紧贴肌体。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弯下的眉毛,明澈而显凸的眼睛近于人情。头戴宝冠,顶梳高髻,身着僧衣,露出丰满的肌体,胸前扎饰璎珞等雕刻十分精致。西侧金刚力士裸上身而肌肉隆起,狮鼻大口。此龛右上侧有“唐中和四年(884年)九月八日刻”题记。北面现存“释迦牟尼”等字。

南面无龛,但在长3.7米,宽2.15米的石壁上刻有高0.1米的小佛1000个(20排,每排50个),由于风化严重,只能看出大体轮廓。

中国“两弹”城旧址

两弹城

位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区过渡的绵阳市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西麓,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地面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景区内现有邓稼先纪念馆、民族魂碑林、战备洞等参观项目。

长卿山

长原名“神山”、“蚕婆山”,在川西金牛道上,今国道108线,由梓潼城南,沿潼江盘垣而上。山形曲折,其势雄拔,松柏苍翠,盖日阴天,清幽葱葱,鸟歌不歇,林隐古寺,风雅清静。临高瞰景,潼城尽收眼底,潼江蜿蜒,绕山漫流,是城南翡翠屏障。

长卿山上,最早有小神庙,先名“神山”,后重蚕桑,史书有记“梓潼有蚕婆山”,“蚕婆即蚕丝氏,他教民种桑养蚕。”就供“谷父蚕婆”,即称“蚕婆山”,旧俗春节中以示乡人卷蚕度年,又有“人日登高”,其又应八(发)日吉利享有登高赏春之乐,故订正月初八为民俗之“登山节”。四库全书》载“梓潼寰宇记云明皇过梓潼遥望见山上有一窟,近臣奏云,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遂定名为长卿山。”《县志古迹》载“相如读书台,即西岩,在长卿山上,凿石室二间,高二丈余,可容案几,相传司马相如边孝先读书处。”因此山从安史之乱,明皇幸蜀,于唐天宝十五年(742年)起赐名,即称“长卿山”,延用至今,现有山居旧迹。后来“长卿村”及“长卿镇”,即随之定名。

长卿山北起潼江寺,沿潼江盘环,中部是“卧游亭”。《县志古迹》载“汉卧游亭,西河溪上,汉边孝先游处碣存。”边孝先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教育学家,河南开封人,因东汉时期战乱,战火不断,为避灾离乡游蜀至此,慕司马长卿遗迹,选址设书管教学于此,历代继承有二千余年,清代后期立“汉卧游亭”石碑至今仍存。过卧游亭顺坡而上,至“西岩寺”,其山下潼江,漫流城西西山,倒影映江,每到春涨水发,沿岸春色,游春人涌,有诗赞道:“几番江雨赋云亭,春满潼江爱晚汀。”就是“潼江春涨”的写照。其卧游亭、西岩春雨,蒙笼雾照、林翠花香、百鸟争鸣,“轻烟笼树迷芳经,细雨吹丝枭碧萝。”这是对“书岩烟雨”之颂。梓潼八景,此处美居二景。

西岩寺。始建于唐,原名“永昌院”,有法真和尚(梓潼人)七岁在此出家,护寺读书多年,后游各地,拜师悟佛,太宗贞观七年成蜀内名僧,又有明崇祯二年(1629年)衡州和尚,光头赤脚来寺,学佛治病,坐化成活佛,皮骨仍存。寺后石岩曰:“摩岩石记”。

长卿石室。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前179,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汉赋的奠基人,事汉景帝任“武骑常侍”,后游梁归蜀,娶才女卓文君。在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游学有谋仕途,初次上京长安,路过梓潼,见其山风光秀丽,登山览景,曾留读书,他的老师文翁(汉人)学识高尚,教育家,任过蜀太守,为振兴当时文化教育,兴办学校,采用石头建校,后称“石室”,而朝廷把最高学府大宫殿称“白玉堂”,也把石室称“玉堂”。直到解放前成都仍有“石室中学”,以励后生。梓潼即在石山岩上凿室命名“长卿石室”,经考证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卿山古庙,历经沧桑,除石室保存外,其他早毁无余,改革开放后,群众集资县文保站主办,将土墙按大庙桂香殿明代形势格局,改成砖木结构大殿,外称“相如堂”,中厅称“相如亭”,内石穴称“长卿石室”,并新刊相如石像立于堂,堂檐石栏按原古汉代“射猎图”、“游猎图”等刊于栏,厅内陈列有“大明庆历十八年正月十五日”,即洪武十八年(1355)距今662年之石础,以证实古迹之久远。

此山中,除松柏而外,还有不少奇树。尤惹人注目称妙的“夫妻柏”,它是一对同根相连,两干并立,交根攀枝,有如双飞比翼,故称“鸳鸯柏”。同时在庙后山上,古林中也生有同一主干,上分两种各异分干树枝,好似相如与文君并舞相依。山颠有一空岩穴,面向潼江,县城、因全山形似虎状,故称“白虎嘴”,正对潼江东头“青龙河”及岸上“青龙寺”,形成俗称左青龙右白虎之地势。

其山背后,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山顶处还遗留有“红军战壕”,及解放梓潼时阻截反动派残部的“解放台”,山间还有“虎乳井”、“黑风口”、“金凤垭”及一览潼城十余里远的“观景亭”等,有待开发价值。山下连结“叠楼孝节坊”及“李业墓”和“汉阙”等。

翠云廊

翠云廓蜿蜒三百余里的古柏,多数是天然森林,少数是人工栽植。明清时定名的“翠云廊”为三百余里,自剑南至阆州,西至梓潼,古柏数万株。实际古柏绵延不止明清的三百里,至低有七八百里,下自梓潼县七曲山以南,剑阁以北至勉县,都是林峦叠翠;荫郁苍莽的自然柏树森林。

这三百里翠云廊,在剑阁县内,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由北向南的长椭圆斜面,是由龙门山至剑门关,北接秦岭的剑门山脉尾峰,山岭密布,沟壑纵横,境内五子山海拔1330米,深沟仅367.8米,高低相差962.2米,悬岸如屏,沟底无人烟无道路,真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原始森林地貌,这是翠云廊尚未开发的奇险之处。仙女峰、梁山寺、舍身崖、雷霆峡等蜿蜒曲折,北向陡峻、南向趋缓、顺向秦岭尾峰,经大龙山、小龙山、金顶山于演武分支的梓潼七曲山。

关于梓潼哪里有好玩的地方,绵阳哪里合八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绵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