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解说 > 文章页面

湖州有名的算命先生,问衢州风俗急(湖州算命哪里比较有名)

广府文艺 陈炳佳小品欣赏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湖州有名的算命先生和问衢州风俗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湖州有名的算命先生以及问衢州风俗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衢州有哪些风俗衢州有哪些风俗习惯问衢州风俗急

畲乡风情

男子问姻缘,算命先生 你妻子现在才两岁,于是他心生一条毒计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畲族大多居住山区,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林业、茶叶、狩猎。畲族女子无缠足的习俗,和男子一样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种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现已无此讲究。

牛三旦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办酒宴请本家、村邻,分麻核给全村小孩。这天母牛要吃红糖拌米饭,喝混有鸡蛋、红糖的黄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边衣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尝新米新谷上场,要请长辈尝新。由年纪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饭,用筷子把碗里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今尚有。

草案过去大多住茅铺,筑泥为墙,盖稻草、茅草,称“草案”。分三间,中堂屋,靠墙处摆祖宗香案;右厨房;左卧室。卧室上部用竹为筋,抹泥巴成泥楼,称有泥楼卧室为“土库”。现已无住草案者。

火炉塘灶门前挖一长坑,叫火炉塘,供烤火用,大/J舰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时待客、吃饭、对歌都围坐火炉塘,故对来客要待其进厨房才致礼。除夕,要将一块烧着的大柴根埋火炉塘热灰中过夜,叫“煮过年猪”,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废。

祖担系两只竹箱,1只装本支始祖香炉、神器,另1只装布质彩绘“祖图”1套;图长20余米,宽0.5米,绘畲族历史连环回20多幅。祖担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举行祭祀仪式时必挂祖图。

同姓通婚贪族旧时不与异族通婚,内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现在同支者在五代后也可结婚。男子入赘在意族不受歧视.旧时除童养媳外,还有“童养子”。民国时当地汉人偶有娶畲女为妻的,以女嫁畲民则无,现时通婚已不存禁忌。

对歌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语对来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语考察;如问”一行毛竹打几来(一根毛竹剖几片)?”来客姓蓝,就应答“六来“.如姓雷、姓钟.就回答“五来”。来客能对答,就待为上宾。外出者要学会秘语,并严守秘密:现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语。

问口饼媒人去女方做媒,带去糕点两包叫“问口饼”。女方收下一包,表示愿意考虑这门亲事;女方到男方相亲后退回问口饼,就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未将问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

龙游沐尘畲族婚嫁过程的基本习俗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过去由大人作主)确定后,要选择吉日良辰娶亲(一般是男婚女嫁)。

(一)、女方婚嫁

娶亲当天,男方到女方娶亲。有媒人、亲家、赤郎二人(当门赤郎和赤郎子)、二位青年姑娘(接新娘)、抬花轿四人。赤郎用小箩筐挑上定新时礼单上规定的礼物:猪肉、鸡、鱼、香火礼——蹄胖、蜡烛、糖果、鞭炮、香烟、面条2—4斤、甘蔗两根、布料一块(叫老鼠尾,给新娘母亲的)等等。当娶亲人员快到新娘家时,以放鞭炮表示娶新人员即到,女方家也放鞭炮接到。

拦门:当男方娶亲人员要进新娘家门时,女方男、女青年将大门半爿关上,不让进去,唱着拦门山歌:“赤郎担担门前站,拦门都是我十娌,一双红包拿我手,红包拿来就开你。大门好开又不开,香烟、喜糖要拿来,香烟、喜糖拿我手,糖、烟拿来就来开。红包一双又一双,红包还有五代雄,五代红包拿我手,红包拿齐开大门。”男方将准备好的红包糖果、香烟一一送上,最后送上五个捆在一起的红包(称五代雄),方才打开大门,让娶亲人员进屋。

捉蚧(称捉青蛙):女方青少年端上温水让娶亲人员洗脸,每人洗完脸之后,面布横摊在脸盘上,放上一个红包。

交礼:媒人和亲家向女方父亲、娘舅等嫡亲一一点清交代礼单规定的礼物,少一件或减少数量必须由亲家补足。

借(钅隹又):女方姑娘把厨房一切用具都收藏起来,由男方当门赤郎向东家借用,借用具时赤郎要念借(钅隹又)口白,“上位亲家亲家母、祖公祖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阿姨舅母、隔壁邻舍,借你四四方方一堵墙(灶头),借你龙圹两口(铁锅),锅盖一对。借你阿姨、舅母一样好宝贝,火刀火石(火柴或打火机)借出来,借你金水杆、银水缸,金杆流水银缸装,……感谢阿姨舅母帮我忙,早煮早吃,新郎新娘早拜堂。”

赤郎挑水:女方备好粽衣、笠帽让赤郎子穿戴上,由青年姑娘陪同赤郎子挑水,待赤郎水挑到一定路程后,姑娘故意把泥沙丢在水桶内,水不干净,拖赤郎重新挑过。截赤郎反复多次增强了度亲的热闹场面。

催亲:宴请酒席酒菜上席一半左右,亲家用小鞭炮催亲三次(催亲是催新娘早出娘门早上轿),第一次在门外放鞭炮,第二次在中堂放至门外,第三次从新娘房间放到门外。媒人和亲家每放一次鞭炮,都得到理事面前作辑(意思请理事早料理新娘出娘门)。

娘哭嫁:理事(女方照料新娘出嫁做一些具体事务的人)把米筛放在中堂地上,筛内垫上红纸,放上镜子一面、尺一把、剪刀一把,由娘舅把新娘抱到米筛上,理事站在新娘旁边,父母亲、哥嫂、姐妹及嫡亲站在周围。首先,娘拉着新娘的手,边唱山歌边哭嫁,“今哺女嫁娘心痛,小时睡在娘床中,小时带女不得大,大来总要结成双。今哺嫁女娘心愁,小时跟娘睡一头,小时带女未自在,大来又嫁远遥遥。做人媳妇莫嘴多,莫来无乱多噜嗦,讲好讲坏都要想,家里有活要多做。做人媳妇要真心,礼貌待人顶要紧,妯娌伯母都和好,家里团结一条心。”然后,由理事点拨,让新娘叫父母、娘舅、哥嫂、姐妹、嫡亲到她家去玩,叫到一个给新娘一个红包。(以示祝贺)

新娘上轿:由娘舅把新娘抱到轿上,起抬时新娘在门外滚出两红鸡蛋,以示离开娘家。媒人和亲家要一一向新娘的父母亲、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哥嫂、姐妹等嫡亲感谢、告别。

接大舅:新娘花轿抬出后,媒人和亲家接大舅一同到男方赴宴,并将大舅装好的糕饼包、香烟、红包袋子帮助拎去,交给男方理客人员。

(二)、男方婚礼

新娘抬到路上,遇上有人拦路讨喜糖,媒人或亲家必须好事成双分糖、分烟给所有人。(拦路山歌略)

新娘花轿将要抬到新郎家时,双方放鞭炮接到。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岁”。

理事请新娘下轿,扶着新娘站在中厅,另一个理事陪新郎到中厅,举行拜堂仪式。(现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进门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换上夫家的新鞋,再进门举行拜堂。拜堂时,男方父母亲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传代:童男童女端上蜡烛火,照新郎新娘传代,两个理事把蔴袋铺在地上,让新娘新郎踩上进房,几只蔴袋轮换使用,一直慢行到床边。新娘新郎双双站立床边,理事端上煮好的两个鸡蛋,给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同住)。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二是表示谢意)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给在场的客人泡上一杯白糖茶,对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双新鞋(以示新媳妇精明手巧),同时,父母亲各以红包还礼。

送大舅: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先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给红包后,新郎才回家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

拜师

旧时,曲艺艺人为了后继有人,大多要收徒弟。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一师只带一徒。拜师前须有“荐头”(介绍人)推荐,首次见面得送见面礼。礼有大小,但至少得两瓶酒,一只猪头,两个包(糕点糖果类),一只红包。若师傅收下见面礼,表示愿收下徒弟;若退还见面礼,表示拒绝接受。正式拜师,要订立投师约(即文契,也称契约、关书,内容一般为授徒时间、规矩等)。投师约须注明“荐头”(介绍人)、“中央人”(见证人)、“担保人”(保证人),也有三者由“荐头”一人兼的。投师约得要家长签名画押方能生效。然后择佳日,红烛高燃,举行拜师仪式,先拜“天地君亲师”,再向师傅磕头。磕头前要讲:“弟子×××,愿拜恩师名下学艺为徒,尊师守规,至终不变……”。念毕磕头拜师,递上投师约。由徒弟家出资,设投师酒,酬谢师傅和所有参加仪式者。解放后,艺人拜师简化,但也要举行一定的拜师仪式,如徒弟家要摆一桌敬师酒,请来师傅及当地干部和长辈,入席前,写好拜师的投师约,并交上学艺费用,然后带上口粮和日常用品、换洗衣物到师傅家开始学艺生涯。

投师学艺时间一般为三年(有学得快的,也可缩短出师时间,但正式出师为三年)。三年未满时有能力演出的徒弟,收入全归师傅(有的师傅也给徒弟零用钱)。拜师期间,不得转师,白天徒弟须帮师傅到田间劳动,回来后帮着师娘做家务、带孩子。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学艺。师傅外出卖艺,徒弟挑着行李和道具。师傅演唱时,徒弟在一旁边听边记。夏天徒弟得给师傅打扇子,冬天给师傅送热茶,日常要给师傅点烟、洗衣服等。徒弟与师傅一起吃饭时不准发出声音,要比师傅先吃完,即俗谚所说“师傅先吃饭,徒弟先放碗”。徒弟只能吃素食粗菜,即使管饭的东家开口请吃荤菜,徒弟也不能吃,只有师傅开口才可吃块肥肉。收场时,徒弟要收拾好道具等,给师傅捧洗脸水、铺好床及做其他琐杂事。三年满师后,有的须帮师(俗称“半作”)三年。帮师三年是无偿给师傅卖艺挣钱,所挣之钱全交师傅,再由师傅付给徒弟零用钱,最多也不能超过所赚之钱的一半。“半作”期满,徒弟方可单独操业卖艺谋生。也有学徒期满,为师傅白白卖艺一个月,所赚的钱分文不留全交给师傅,就算出师了。从前的艺人大多不识字,学艺都得凭耳听心记,直到把师傅肚里的唱本都学到手。

出师要摆“满师酒”,宴请酬谢师傅的教诲之恩。也有由师傅拿钱摆酒,宴请同行或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请他们给徒弟拉拉关系,铺铺路,今后演出时有个照应。

演出

道情说唱,一般不举行仪式,没有像戏曲演出那样的习俗,也不受场合和舞台限制,只要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或一块门板,两头一搭,艺人就登上落坐,稍比听众高出一头就可。等听众入座,连击数下渔鼓,待场内清静后即开始演唱。演出开始先由艺人自报家门,作一简单介绍,并讲一些请听众多包涵之类的客套语,然后在开头部分扼要介绍本场次演唱曲目内容,介绍时艺人亦以唱词形式表达,俗称“曲帽”。剧情介绍主要是为使听众能把握住剧情脉络,在演唱过程中能听懂;另外也是艺人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吊起大家胃口的惯用手法。

艺人唱正本前要先唱“滩头戏”,唱得好不好,听了“滩头”就知道。

旧时,有的地方艺人进入一个村子,先要拜见本地绅董、族长。如遇师长或同行在本地演出,先要拜见师长,后拜同行,征得他们的许可方可演唱。其规矩是“师长为大,先至者为大”。到一个地方演出,还要自编赞颂该地方风物和风土人情的曲目,在正式演唱前加唱。每年正月,在第一场开演前要祭拜祖师爷。各地祖师爷不同,可以自封,也有尊师傅的祖师爷为祖师爷的。

生产习俗

衢州地处浙西边陲,无渔盐之利,多以农为本,“食贫不轻改业”,民谚有云:“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生产习俗大多反映农村耕作。

婚姻

订亲旧时,婚姻重门第,讲“门当户对”,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均无自主权,形同买卖婚姻。

缔结姻缘,先托媒人说合,求亲都是男媒到女家相求,绝无女求男者.对待媒人必须以上宾之礼,备办酒食,俗谓“亲事成不成,酒水百廿瓶”。经双方说合,再陪男的上女家“相亲”,女方同意后,由父母或兄弟,也有由媒人或亲人陪同姑娘到男方“望人家”。相亲完毕,男方选择吉日托人带上礼物向女方讨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年庚帖”拿回后,要请算命瞎子“合八字”。八字不可相冲相克,如“龙虎斗”、“两龙不同潭”、“鸡兔不合笼”等均不宜配婚。男方也需将八字送到女方去合。八字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婚事,即由男家择日,将定亲日期写于龙凤红帖上,请媒人连同聘礼送到女家,称为“定亲”。女方回赠状元花礼帽、糖果糕点等,也有的绣花袋一对,万年青两株,俗称“回情”。定亲后男女即视为夫妻,他人不得再上门求亲。

迎娶从定亲到迎娶,少则半年多则三年,迎娶佳期称“日子”,由算命先生按属相八字确定。若婚期日子不利女家,可以退回重新择日。成亲前一两日,男方派人到女家接运嫁妆,谓“发嫁妆”。各地嫁妆大同小异,一般有合欢被、对枕及柜、箱、抽斗桌、方凳、脚桶、子孙桶、梳妆台等必备品。近年嫁妆多新旧结合。晚上,男家设宴“暖房”。成婚之日,男方发花轿迎亲,新娘上轿前,母女都要啼哭,表示难分难舍,谓之“哭嫁”。江山一带有新娘花轿上路,弟弟用双手攀悬在轿杠上扛一段路,俗谓“吊轿杠”,也是表示不愿别离之意。开化一带“哭嫁”有“哭嫁词”,如“望你到男方,水涨船高,脚踏楼梯步步高;手托莲花朵朵开,蒂夫蒂妻,公婆欢喜;蒂夫上床,子孙满堂;蒂夫上桌,铜钱满地堵,……四季发财,元宝滚进来!”花轿到达新郎家由利市婆搀扶新娘,踩着地上轮番铺垫的红毯或麻袋而进,称为“传代”。接着拜堂成婚,晚上宴请宾客,宴毕闹新房.婚后三日,由新郎偕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叫“回门”,当日返回。

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文明结婚。旧俗的繁文缛节已渐减少。

婚俗旧时,衢州各县婚姻习俗大致相同。

童养媳,一般为家庭经济不宽裕,人口过多,抚养艰难,怕女儿长大无力购办嫁妆而给人作童养媳的,也有捡养或买养的,童养媳长大成婚时也举行婚礼,若婚前男方夭折,童养媳当作女儿出嫁,也有的终身不嫁的。

入赘,俗称“招亲”。女方“招亲”一般因家中没有兄弟,入赘的男人多为家境贫寒、兄弟多、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婿常受歧视,不能入谱,有“招亲佬,三年不逃算好佬”之说。常山一带招亲时要写招亲字置于大门外的草坪或石头上表示受村人监督。招亲后如得罪村人,往往被赶出村。因此过去视入赘为畏途,今此俗已改,入赘者受法律保护。

换亲,两家因家境贫寒或关系融洽,亲上加亲,互娶对方女儿为媳妇,可以免送财礼,俗称“宝换宝”。

改嫁,俗谓“二婚亲”。寡妇一般要守孝三年才可再嫁,但被视为不光彩,没有选择丈夫的自由,须听族人支配。娶寡妇者多为丧偶或无力娶妻的穷人。男方择吉日夜间迎娶,寡妇坐“乌藤轿”或“蓝藤轿”。建国后此俗已废。

打喜,又叫“冲喜”。定亲后,男子重病不起,经双方商定提前完婚,由妹代兄拜堂。如男的死亡,女的即成寡妇。旧时还有同姓的不婚的习俗,今已废除。

丧礼

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仪式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须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一般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一一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出殡仪式最为隆重,富裕人家,出殡前要请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场,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殡日,要请有地位者宣读祭文,焚烧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见吊孝亲友。出殡时,女婿举坟头伞、背纸钱袋前导。亲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随后。一路鸣锣击鼓、吹唢呐、散纸钱,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后,以砖为廓。晚上备“白事酒”宴请送丧亲友,回赠每人毛巾一条,或白布五六尺,谓“谢孝”。建国后,丧礼的封建迷信内容大多废除,葬仪从简,一般以送花圈,佩黑纱、小白花,举行追悼会表示哀悼。1979年后,城镇逐渐通行火化,农村仍以土葬为主。

畲乡风情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畲族大多居住山区,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林业、茶叶、狩猎。畲族女子无缠足的习俗,和男子一样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种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现已无此讲究。

牛三旦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办酒宴请本家、村邻,分麻核给全村小孩。这天母牛要吃红糖拌米饭,喝混有鸡蛋、红糖的黄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边衣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尝新米新谷上场,要请长辈尝新。由年纪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饭,用筷子把碗里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今尚有。

草案过去大多住茅铺,筑泥为墙,盖稻草、茅草,称“草案”。分三间,中堂屋,靠墙处摆祖宗香案;右厨房;左卧室。卧室上部用竹为筋,抹泥巴成泥楼,称有泥楼卧室为“土库”。现已无住草案者。

火炉塘灶门前挖一长坑,叫火炉塘,供烤火用,大/J舰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时待客、吃饭、对歌都围坐火炉塘,故对来客要待其进厨房才致礼。除夕,要将一块烧着的大柴根埋火炉塘热灰中过夜,叫“煮过年猪”,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废。

祖担系两只竹箱,1只装本支始祖香炉、神器,另1只装布质彩绘“祖图”1套;图长20余米,宽0.5米,绘畲族历史连环回20多幅。祖担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举行祭祀仪式时必挂祖图。

同姓通婚贪族旧时不与异族通婚,内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现在同支者在五代后也可结婚。男子入赘在意族不受歧视.旧时除童养媳外,还有“童养子”。民国时当地汉人偶有娶畲女为妻的,以女嫁畲民则无,现时通婚已不存禁忌。

对歌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语对来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语考察;如问”一行毛竹打几来(一根毛竹剖几片)?”来客姓蓝,就应答“六来“.如姓雷、姓钟.就回答“五来”。来客能对答,就待为上宾。外出者要学会秘语,并严守秘密:现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语。

问口饼媒人去女方做媒,带去糕点两包叫“问口饼”。女方收下一包,表示愿意考虑这门亲事;女方到男方相亲后退回问口饼,就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未将问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

龙游沐尘畲族婚嫁过程的基本习俗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过去由大人作主)确定后,要选择吉日良辰娶亲(一般是男婚女嫁)。

(一)、女方婚嫁

娶亲当天,男方到女方娶亲。有媒人、亲家、赤郎二人(当门赤郎和赤郎子)、二位青年姑娘(接新娘)、抬花轿四人。赤郎用小箩筐挑上定新时礼单上规定的礼物:猪肉、鸡、鱼、香火礼——蹄胖、蜡烛、糖果、鞭炮、香烟、面条2—4斤、甘蔗两根、布料一块(叫老鼠尾,给新娘母亲的)等等。当娶亲人员快到新娘家时,以放鞭炮表示娶新人员即到,女方家也放鞭炮接到。

拦门:当男方娶亲人员要进新娘家门时,女方男、女青年将大门半爿关上,不让进去,唱着拦门山歌:“赤郎担担门前站,拦门都是我十娌,一双红包拿我手,红包拿来就开你。大门好开又不开,香烟、喜糖要拿来,香烟、喜糖拿我手,糖、烟拿来就来开。红包一双又一双,红包还有五代雄,五代红包拿我手,红包拿齐开大门。”男方将准备好的红包糖果、香烟一一送上,最后送上五个捆在一起的红包(称五代雄),方才打开大门,让娶亲人员进屋。

捉蚧(称捉青蛙):女方青少年端上温水让娶亲人员洗脸,每人洗完脸之后,面布横摊在脸盘上,放上一个红包。

交礼:媒人和亲家向女方父亲、娘舅等嫡亲一一点清交代礼单规定的礼物,少一件或减少数量必须由亲家补足。

借(钅隹又):女方姑娘把厨房一切用具都收藏起来,由男方当门赤郎向东家借用,借用具时赤郎要念借(钅隹又)口白,“上位亲家亲家母、祖公祖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阿姨舅母、隔壁邻舍,借你四四方方一堵墙(灶头),借你龙圹两口(铁锅),锅盖一对。借你阿姨、舅母一样好宝贝,火刀火石(火柴或打火机)借出来,借你金水杆、银水缸,金杆流水银缸装,……感谢阿姨舅母帮我忙,早煮早吃,新郎新娘早拜堂。”

赤郎挑水:女方备好粽衣、笠帽让赤郎子穿戴上,由青年姑娘陪同赤郎子挑水,待赤郎水挑到一定路程后,姑娘故意把泥沙丢在水桶内,水不干净,拖赤郎重新挑过。截赤郎反复多次增强了度亲的热闹场面。

催亲:宴请酒席酒菜上席一半左右,亲家用小鞭炮催亲三次(催亲是催新娘早出娘门早上轿),第一次在门外放鞭炮,第二次在中堂放至门外,第三次从新娘房间放到门外。媒人和亲家每放一次鞭炮,都得到理事面前作辑(意思请理事早料理新娘出娘门)。

娘哭嫁:理事(女方照料新娘出嫁做一些具体事务的人)把米筛放在中堂地上,筛内垫上红纸,放上镜子一面、尺一把、剪刀一把,由娘舅把新娘抱到米筛上,理事站在新娘旁边,父母亲、哥嫂、姐妹及嫡亲站在周围。首先,娘拉着新娘的手,边唱山歌边哭嫁,“今哺女嫁娘心痛,小时睡在娘床中,小时带女不得大,大来总要结成双。今哺嫁女娘心愁,小时跟娘睡一头,小时带女未自在,大来又嫁远遥遥。做人媳妇莫嘴多,莫来无乱多噜嗦,讲好讲坏都要想,家里有活要多做。做人媳妇要真心,礼貌待人顶要紧,妯娌伯母都和好,家里团结一条心。”然后,由理事点拨,让新娘叫父母、娘舅、哥嫂、姐妹、嫡亲到她家去玩,叫到一个给新娘一个红包。(以示祝贺)

新娘上轿:由娘舅把新娘抱到轿上,起抬时新娘在门外滚出两红鸡蛋,以示离开娘家。媒人和亲家要一一向新娘的父母亲、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哥嫂、姐妹等嫡亲感谢、告别。

接大舅:新娘花轿抬出后,媒人和亲家接大舅一同到男方赴宴,并将大舅装好的糕饼包、香烟、红包袋子帮助拎去,交给男方理客人员。

(二)、男方婚礼

新娘抬到路上,遇上有人拦路讨喜糖,媒人或亲家必须好事成双分糖、分烟给所有人。(拦路山歌略)

新娘花轿将要抬到新郎家时,双方放鞭炮接到。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岁”。

理事请新娘下轿,扶着新娘站在中厅,另一个理事陪新郎到中厅,举行拜堂仪式。(现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进门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换上夫家的新鞋,再进门举行拜堂。拜堂时,男方父母亲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传代:童男童女端上蜡烛火,照新郎新娘传代,两个理事把蔴袋铺在地上,让新娘新郎踩上进房,几只蔴袋轮换使用,一直慢行到床边。新娘新郎双双站立床边,理事端上煮好的两个鸡蛋,给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同住)。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二是表示谢意)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给在场的客人泡上一杯白糖茶,对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双新鞋(以示新媳妇精明手巧),同时,父母亲各以红包还礼。

送大舅: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先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给红包后,新郎才回家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

拜师

旧时,曲艺艺人为了后继有人,大多要收徒弟。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一师只带一徒。拜师前须有“荐头”(介绍人)推荐,首次见面得送见面礼。礼有大小,但至少得两瓶酒,一只猪头,两个包(糕点糖果类),一只红包。若师傅收下见面礼,表示愿收下徒弟;若退还见面礼,表示拒绝接受。正式拜师,要订立投师约(即文契,也称契约、关书,内容一般为授徒时间、规矩等)。投师约须注明“荐头”(介绍人)、“中央人”(见证人)、“担保人”(保证人),也有三者由“荐头”一人兼的。投师约得要家长签名画押方能生效。然后择佳日,红烛高燃,举行拜师仪式,先拜“天地君亲师”,再向师傅磕头。磕头前要讲:“弟子×××,愿拜恩师名下学艺为徒,尊师守规,至终不变……”。念毕磕头拜师,递上投师约。由徒弟家出资,设投师酒,酬谢师傅和所有参加仪式者。解放后,艺人拜师简化,但也要举行一定的拜师仪式,如徒弟家要摆一桌敬师酒,请来师傅及当地干部和长辈,入席前,写好拜师的投师约,并交上学艺费用,然后带上口粮和日常用品、换洗衣物到师傅家开始学艺生涯。

投师学艺时间一般为三年(有学得快的,也可缩短出师时间,但正式出师为三年)。三年未满时有能力演出的徒弟,收入全归师傅(有的师傅也给徒弟零用钱)。拜师期间,不得转师,白天徒弟须帮师傅到田间劳动,回来后帮着师娘做家务、带孩子。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学艺。师傅外出卖艺,徒弟挑着行李和道具。师傅演唱时,徒弟在一旁边听边记。夏天徒弟得给师傅打扇子,冬天给师傅送热茶,日常要给师傅点烟、洗衣服等。徒弟与师傅一起吃饭时不准发出声音,要比师傅先吃完,即俗谚所说“师傅先吃饭,徒弟先放碗”。徒弟只能吃素食粗菜,即使管饭的东家开口请吃荤菜,徒弟也不能吃,只有师傅开口才可吃块肥肉。收场时,徒弟要收拾好道具等,给师傅捧洗脸水、铺好床及做其他琐杂事。三年满师后,有的须帮师(俗称“半作”)三年。帮师三年是无偿给师傅卖艺挣钱,所挣之钱全交师傅,再由师傅付给徒弟零用钱,最多也不能超过所赚之钱的一半。“半作”期满,徒弟方可单独操业卖艺谋生。也有学徒期满,为师傅白白卖艺一个月,所赚的钱分文不留全交给师傅,就算出师了。从前的艺人大多不识字,学艺都得凭耳听心记,直到把师傅肚里的唱本都学到手。

出师要摆“满师酒”,宴请酬谢师傅的教诲之恩。也有由师傅拿钱摆酒,宴请同行或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请他们给徒弟拉拉关系,铺铺路,今后演出时有个照应。

演出

道情说唱,一般不举行仪式,没有像戏曲演出那样的习俗,也不受场合和舞台限制,只要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或一块门板,两头一搭,艺人就登上落坐,稍比听众高出一头就可。等听众入座,连击数下渔鼓,待场内清静后即开始演唱。演出开始先由艺人自报家门,作一简单介绍,并讲一些请听众多包涵之类的客套语,然后在开头部分扼要介绍本场次演唱曲目内容,介绍时艺人亦以唱词形式表达,俗称“曲帽”。剧情介绍主要是为使听众能把握住剧情脉络,在演唱过程中能听懂;另外也是艺人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吊起大家胃口的惯用手法。

艺人唱正本前要先唱“滩头戏”,唱得好不好,听了“滩头”就知道。

旧时,有的地方艺人进入一个村子,先要拜见本地绅董、族长。如遇师长或同行在本地演出,先要拜见师长,后拜同行,征得他们的许可方可演唱。其规矩是“师长为大,先至者为大”。到一个地方演出,还要自编赞颂该地方风物和风土人情的曲目,在正式演唱前加唱。每年正月,在第一场开演前要祭拜祖师爷。各地祖师爷不同,可以自封,也有尊师傅的祖师爷为祖师爷的。

生产习俗

衢州地处浙西边陲,无渔盐之利,多以农为本,“食贫不轻改业”,民谚有云:“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生产习俗大多反映农村耕作。

婚姻

订亲旧时,婚姻重门第,讲“门当户对”,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均无自主权,形同买卖婚姻。

缔结姻缘,先托媒人说合,求亲都是男媒到女家相求,绝无女求男者.对待媒人必须以上宾之礼,备办酒食,俗谓“亲事成不成,酒水百廿瓶”。经双方说合,再陪男的上女家“相亲”,女方同意后,由父母或兄弟,也有由媒人或亲人陪同姑娘到男方“望人家”。相亲完毕,男方选择吉日托人带上礼物向女方讨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年庚帖”拿回后,要请算命瞎子“合八字”。八字不可相冲相克,如“龙虎斗”、“两龙不同潭”、“鸡兔不合笼”等均不宜配婚。男方也需将八字送到女方去合。八字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婚事,即由男家择日,将定亲日期写于龙凤红帖上,请媒人连同聘礼送到女家,称为“定亲”。女方回赠状元花礼帽、糖果糕点等,也有的绣花袋一对,万年青两株,俗称“回情”。定亲后男女即视为夫妻,他人不得再上门求亲。

迎娶从定亲到迎娶,少则半年多则三年,迎娶佳期称“日子”,由算命先生按属相八字确定。若婚期日子不利女家,可以退回重新择日。成亲前一两日,男方派人到女家接运嫁妆,谓“发嫁妆”。各地嫁妆大同小异,一般有合欢被、对枕及柜、箱、抽斗桌、方凳、脚桶、子孙桶、梳妆台等必备品。近年嫁妆多新旧结合。晚上,男家设宴“暖房”。成婚之日,男方发花轿迎亲,新娘上轿前,母女都要啼哭,表示难分难舍,谓之“哭嫁”。江山一带有新娘花轿上路,弟弟用双手攀悬在轿杠上扛一段路,俗谓“吊轿杠”,也是表示不愿别离之意。开化一带“哭嫁”有“哭嫁词”,如“望你到男方,水涨船高,脚踏楼梯步步高;手托莲花朵朵开,蒂夫蒂妻,公婆欢喜;蒂夫上床,子孙满堂;蒂夫上桌,铜钱满地堵,……四季发财,元宝滚进来!”花轿到达新郎家由利市婆搀扶新娘,踩着地上轮番铺垫的红毯或麻袋而进,称为“传代”。接着拜堂成婚,晚上宴请宾客,宴毕闹新房.婚后三日,由新郎偕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叫“回门”,当日返回。

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文明结婚。旧俗的繁文缛节已渐减少。

婚俗旧时,衢州各县婚姻习俗大致相同。

童养媳,一般为家庭经济不宽裕,人口过多,抚养艰难,怕女儿长大无力购办嫁妆而给人作童养媳的,也有捡养或买养的,童养媳长大成婚时也举行婚礼,若婚前男方夭折,童养媳当作女儿出嫁,也有的终身不嫁的。

入赘,俗称“招亲”。女方“招亲”一般因家中没有兄弟,入赘的男人多为家境贫寒、兄弟多、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婿常受歧视,不能入谱,有“招亲佬,三年不逃算好佬”之说。常山一带招亲时要写招亲字置于大门外的草坪或石头上表示受村人监督。招亲后如得罪村人,往往被赶出村。因此过去视入赘为畏途,今此俗已改,入赘者受法律保护。

换亲,两家因家境贫寒或关系融洽,亲上加亲,互娶对方女儿为媳妇,可以免送财礼,俗称“宝换宝”。

改嫁,俗谓“二婚亲”。寡妇一般要守孝三年才可再嫁,但被视为不光彩,没有选择丈夫的自由,须听族人支配。娶寡妇者多为丧偶或无力娶妻的穷人。男方择吉日夜间迎娶,寡妇坐“乌藤轿”或“蓝藤轿”。建国后此俗已废。

打喜,又叫“冲喜”。定亲后,男子重病不起,经双方商定提前完婚,由妹代兄拜堂。如男的死亡,女的即成寡妇。旧时还有同姓的不婚的习俗,今已废除。

丧礼

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仪式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须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一般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一一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出殡仪式最为隆重,富裕人家,出殡前要请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场,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殡日,要请有地位者宣读祭文,焚烧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见吊孝亲友。出殡时,女婿举坟头伞、背纸钱袋前导。亲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随后。一路鸣锣击鼓、吹唢呐、散纸钱,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后,以砖为廓。晚上备“白事酒”宴请送丧亲友,回赠每人毛巾一条,或白布五六尺,谓“谢孝”。建国后,丧礼的封建迷信内容大多废除,葬仪从简,一般以送花圈,佩黑纱、小白花,举行追悼会表示哀悼。1979年后,城镇逐渐通行火化,农村仍以土葬为主。

畲乡风情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畲族大多居住山区,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林业、茶叶、狩猎。畲族女子无缠足的习俗,和男子一样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种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现已无此讲究。

牛三旦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办酒宴请本家、村邻,分麻核给全村小孩。这天母牛要吃红糖拌米饭,喝混有鸡蛋、红糖的黄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边衣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尝新米新谷上场,要请长辈尝新。由年纪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饭,用筷子把碗里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今尚有。

草案过去大多住茅铺,筑泥为墙,盖稻草、茅草,称“草案”。分三间,中堂屋,靠墙处摆祖宗香案;右厨房;左卧室。卧室上部用竹为筋,抹泥巴成泥楼,称有泥楼卧室为“土库”。现已无住草案者。

火炉塘灶门前挖一长坑,叫火炉塘,供烤火用,大/J舰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时待客、吃饭、对歌都围坐火炉塘,故对来客要待其进厨房才致礼。除夕,要将一块烧着的大柴根埋火炉塘热灰中过夜,叫“煮过年猪”,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废。

祖担系两只竹箱,1只装本支始祖香炉、神器,另1只装布质彩绘“祖图”1套;图长20余米,宽0.5米,绘畲族历史连环回20多幅。祖担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举行祭祀仪式时必挂祖图。

同姓通婚贪族旧时不与异族通婚,内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现在同支者在五代后也可结婚。男子入赘在意族不受歧视.旧时除童养媳外,还有“童养子”。民国时当地汉人偶有娶畲女为妻的,以女嫁畲民则无,现时通婚已不存禁忌。

对歌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语对来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语考察;如问”一行毛竹打几来(一根毛竹剖几片)?”来客姓蓝,就应答“六来“.如姓雷、姓钟.就回答“五来”。来客能对答,就待为上宾。外出者要学会秘语,并严守秘密:现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语。

问口饼媒人去女方做媒,带去糕点两包叫“问口饼”。女方收下一包,表示愿意考虑这门亲事;女方到男方相亲后退回问口饼,就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未将问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

龙游沐尘畲族婚嫁过程的基本习俗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过去由大人作主)确定后,要选择吉日良辰娶亲(一般是男婚女嫁)。

(一)、女方婚嫁

娶亲当天,男方到女方娶亲。有媒人、亲家、赤郎二人(当门赤郎和赤郎子)、二位青年姑娘(接新娘)、抬花轿四人。赤郎用小箩筐挑上定新时礼单上规定的礼物:猪肉、鸡、鱼、香火礼——蹄胖、蜡烛、糖果、鞭炮、香烟、面条2—4斤、甘蔗两根、布料一块(叫老鼠尾,给新娘母亲的)等等。当娶亲人员快到新娘家时,以放鞭炮表示娶新人员即到,女方家也放鞭炮接到。

拦门:当男方娶亲人员要进新娘家门时,女方男、女青年将大门半爿关上,不让进去,唱着拦门山歌:“赤郎担担门前站,拦门都是我十娌,一双红包拿我手,红包拿来就开你。大门好开又不开,香烟、喜糖要拿来,香烟、喜糖拿我手,糖、烟拿来就来开。红包一双又一双,红包还有五代雄,五代红包拿我手,红包拿齐开大门。”男方将准备好的红包糖果、香烟一一送上,最后送上五个捆在一起的红包(称五代雄),方才打开大门,让娶亲人员进屋。

捉蚧(称捉青蛙):女方青少年端上温水让娶亲人员洗脸,每人洗完脸之后,面布横摊在脸盘上,放上一个红包。

交礼:媒人和亲家向女方父亲、娘舅等嫡亲一一点清交代礼单规定的礼物,少一件或减少数量必须由亲家补足。

借(钅隹又):女方姑娘把厨房一切用具都收藏起来,由男方当门赤郎向东家借用,借用具时赤郎要念借(钅隹又)口白,“上位亲家亲家母、祖公祖婆、伯公伯婆、叔公叔婆、阿姨舅母、隔壁邻舍,借你四四方方一堵墙(灶头),借你龙圹两口(铁锅),锅盖一对。借你阿姨、舅母一样好宝贝,火刀火石(火柴或打火机)借出来,借你金水杆、银水缸,金杆流水银缸装,……感谢阿姨舅母帮我忙,早煮早吃,新郎新娘早拜堂。”

赤郎挑水:女方备好粽衣、笠帽让赤郎子穿戴上,由青年姑娘陪同赤郎子挑水,待赤郎水挑到一定路程后,姑娘故意把泥沙丢在水桶内,水不干净,拖赤郎重新挑过。截赤郎反复多次增强了度亲的热闹场面。

催亲:宴请酒席酒菜上席一半左右,亲家用小鞭炮催亲三次(催亲是催新娘早出娘门早上轿),第一次在门外放鞭炮,第二次在中堂放至门外,第三次从新娘房间放到门外。媒人和亲家每放一次鞭炮,都得到理事面前作辑(意思请理事早料理新娘出娘门)。

娘哭嫁:理事(女方照料新娘出嫁做一些具体事务的人)把米筛放在中堂地上,筛内垫上红纸,放上镜子一面、尺一把、剪刀一把,由娘舅把新娘抱到米筛上,理事站在新娘旁边,父母亲、哥嫂、姐妹及嫡亲站在周围。首先,娘拉着新娘的手,边唱山歌边哭嫁,“今哺女嫁娘心痛,小时睡在娘床中,小时带女不得大,大来总要结成双。今哺嫁女娘心愁,小时跟娘睡一头,小时带女未自在,大来又嫁远遥遥。做人媳妇莫嘴多,莫来无乱多噜嗦,讲好讲坏都要想,家里有活要多做。做人媳妇要真心,礼貌待人顶要紧,妯娌伯母都和好,家里团结一条心。”然后,由理事点拨,让新娘叫父母、娘舅、哥嫂、姐妹、嫡亲到她家去玩,叫到一个给新娘一个红包。(以示祝贺)

新娘上轿:由娘舅把新娘抱到轿上,起抬时新娘在门外滚出两红鸡蛋,以示离开娘家。媒人和亲家要一一向新娘的父母亲、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哥嫂、姐妹等嫡亲感谢、告别。

接大舅:新娘花轿抬出后,媒人和亲家接大舅一同到男方赴宴,并将大舅装好的糕饼包、香烟、红包袋子帮助拎去,交给男方理客人员。

(二)、男方婚礼

新娘抬到路上,遇上有人拦路讨喜糖,媒人或亲家必须好事成双分糖、分烟给所有人。(拦路山歌略)

新娘花轿将要抬到新郎家时,双方放鞭炮接到。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岁”。

理事请新娘下轿,扶着新娘站在中厅,另一个理事陪新郎到中厅,举行拜堂仪式。(现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进门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换上夫家的新鞋,再进门举行拜堂。拜堂时,男方父母亲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传代:童男童女端上蜡烛火,照新郎新娘传代,两个理事把蔴袋铺在地上,让新娘新郎踩上进房,几只蔴袋轮换使用,一直慢行到床边。新娘新郎双双站立床边,理事端上煮好的两个鸡蛋,给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同住)。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二是表示谢意)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给在场的客人泡上一杯白糖茶,对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双新鞋(以示新媳妇精明手巧),同时,父母亲各以红包还礼。

送大舅: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先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给红包后,新郎才回家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

拜师

旧时,曲艺艺人为了后继有人,大多要收徒弟。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一师只带一徒。拜师前须有“荐头”(介绍人)推荐,首次见面得送见面礼。礼有大小,但至少得两瓶酒,一只猪头,两个包(糕点糖果类),一只红包。若师傅收下见面礼,表示愿收下徒弟;若退还见面礼,表示拒绝接受。正式拜师,要订立投师约(即文契,也称契约、关书,内容一般为授徒时间、规矩等)。投师约须注明“荐头”(介绍人)、“中央人”(见证人)、“担保人”(保证人),也有三者由“荐头”一人兼的。投师约得要家长签名画押方能生效。然后择佳日,红烛高燃,举行拜师仪式,先拜“天地君亲师”,再向师傅磕头。磕头前要讲:“弟子×××,愿拜恩师名下学艺为徒,尊师守规,至终不变……”。念毕磕头拜师,递上投师约。由徒弟家出资,设投师酒,酬谢师傅和所有参加仪式者。解放后,艺人拜师简化,但也要举行一定的拜师仪式,如徒弟家要摆一桌敬师酒,请来师傅及当地干部和长辈,入席前,写好拜师的投师约,并交上学艺费用,然后带上口粮和日常用品、换洗衣物到师傅家开始学艺生涯。

投师学艺时间一般为三年(有学得快的,也可缩短出师时间,但正式出师为三年)。三年未满时有能力演出的徒弟,收入全归师傅(有的师傅也给徒弟零用钱)。拜师期间,不得转师,白天徒弟须帮师傅到田间劳动,回来后帮着师娘做家务、带孩子。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学艺。师傅外出卖艺,徒弟挑着行李和道具。师傅演唱时,徒弟在一旁边听边记。夏天徒弟得给师傅打扇子,冬天给师傅送热茶,日常要给师傅点烟、洗衣服等。徒弟与师傅一起吃饭时不准发出声音,要比师傅先吃完,即俗谚所说“师傅先吃饭,徒弟先放碗”。徒弟只能吃素食粗菜,即使管饭的东家开口请吃荤菜,徒弟也不能吃,只有师傅开口才可吃块肥肉。收场时,徒弟要收拾好道具等,给师傅捧洗脸水、铺好床及做其他琐杂事。三年满师后,有的须帮师(俗称“半作”)三年。帮师三年是无偿给师傅卖艺挣钱,所挣之钱全交师傅,再由师傅付给徒弟零用钱,最多也不能超过所赚之钱的一半。“半作”期满,徒弟方可单独操业卖艺谋生。也有学徒期满,为师傅白白卖艺一个月,所赚的钱分文不留全交给师傅,就算出师了。从前的艺人大多不识字,学艺都得凭耳听心记,直到把师傅肚里的唱本都学到手。

出师要摆“满师酒”,宴请酬谢师傅的教诲之恩。也有由师傅拿钱摆酒,宴请同行或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请他们给徒弟拉拉关系,铺铺路,今后演出时有个照应。

演出

道情说唱,一般不举行仪式,没有像戏曲演出那样的习俗,也不受场合和舞台限制,只要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或一块门板,两头一搭,艺人就登上落坐,稍比听众高出一头就可。等听众入座,连击数下渔鼓,待场内清静后即开始演唱。演出开始先由艺人自报家门,作一简单介绍,并讲一些请听众多包涵之类的客套语,然后在开头部分扼要介绍本场次演唱曲目内容,介绍时艺人亦以唱词形式表达,俗称“曲帽”。剧情介绍主要是为使听众能把握住剧情脉络,在演唱过程中能听懂;另外也是艺人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吊起大家胃口的惯用手法。

艺人唱正本前要先唱“滩头戏”,唱得好不好,听了“滩头”就知道。

旧时,有的地方艺人进入一个村子,先要拜见本地绅董、族长。如遇师长或同行在本地演出,先要拜见师长,后拜同行,征得他们的许可方可演唱。其规矩是“师长为大,先至者为大”。到一个地方演出,还要自编赞颂该地方风物和风土人情的曲目,在正式演唱前加唱。每年正月,在第一场开演前要祭拜祖师爷。各地祖师爷不同,可以自封,也有尊师傅的祖师爷为祖师爷的。

生产习俗

衢州地处浙西边陲,无渔盐之利,多以农为本,“食贫不轻改业”,民谚有云:“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生产习俗大多反映农村耕作。

婚姻

订亲旧时,婚姻重门第,讲“门当户对”,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均无自主权,形同买卖婚姻。

缔结姻缘,先托媒人说合,求亲都是男媒到女家相求,绝无女求男者.对待媒人必须以上宾之礼,备办酒食,俗谓“亲事成不成,酒水百廿瓶”。经双方说合,再陪男的上女家“相亲”,女方同意后,由父母或兄弟,也有由媒人或亲人陪同姑娘到男方“望人家”。相亲完毕,男方选择吉日托人带上礼物向女方讨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年庚帖”拿回后,要请算命瞎子“合八字”。八字不可相冲相克,如“龙虎斗”、“两龙不同潭”、“鸡兔不合笼”等均不宜配婚。男方也需将八字送到女方去合。八字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婚事,即由男家择日,将定亲日期写于龙凤红帖上,请媒人连同聘礼送到女家,称为“定亲”。女方回赠状元花礼帽、糖果糕点等,也有的绣花袋一对,万年青两株,俗称“回情”。定亲后男女即视为夫妻,他人不得再上门求亲。

迎娶从定亲到迎娶,少则半年多则三年,迎娶佳期称“日子”,由算命先生按属相八字确定。若婚期日子不利女家,可以退回重新择日。成亲前一两日,男方派人到女家接运嫁妆,谓“发嫁妆”。各地嫁妆大同小异,一般有合欢被、对枕及柜、箱、抽斗桌、方凳、脚桶、子孙桶、梳妆台等必备品。近年嫁妆多新旧结合。晚上,男家设宴“暖房”。成婚之日,男方发花轿迎亲,新娘上轿前,母女都要啼哭,表示难分难舍,谓之“哭嫁”。江山一带有新娘花轿上路,弟弟用双手攀悬在轿杠上扛一段路,俗谓“吊轿杠”,也是表示不愿别离之意。开化一带“哭嫁”有“哭嫁词”,如“望你到男方,水涨船高,脚踏楼梯步步高;手托莲花朵朵开,蒂夫蒂妻,公婆欢喜;蒂夫上床,子孙满堂;蒂夫上桌,铜钱满地堵,……四季发财,元宝滚进来!”花轿到达新郎家由利市婆搀扶新娘,踩着地上轮番铺垫的红毯或麻袋而进,称为“传代”。接着拜堂成婚,晚上宴请宾客,宴毕闹新房.婚后三日,由新郎偕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叫“回门”,当日返回。

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文明结婚。旧俗的繁文缛节已渐减少。

婚俗旧时,衢州各县婚姻习俗大致相同。

童养媳,一般为家庭经济不宽裕,人口过多,抚养艰难,怕女儿长大无力购办嫁妆而给人作童养媳的,也有捡养或买养的,童养媳长大成婚时也举行婚礼,若婚前男方夭折,童养媳当作女儿出嫁,也有的终身不嫁的。

入赘,俗称“招亲”。女方“招亲”一般因家中没有兄弟,入赘的男人多为家境贫寒、兄弟多、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婿常受歧视,不能入谱,有“招亲佬,三年不逃算好佬”之说。常山一带招亲时要写招亲字置于大门外的草坪或石头上表示受村人监督。招亲后如得罪村人,往往被赶出村。因此过去视入赘为畏途,今此俗已改,入赘者受法律保护。

换亲,两家因家境贫寒或关系融洽,亲上加亲,互娶对方女儿为媳妇,可以免送财礼,俗称“宝换宝”。

改嫁,俗谓“二婚亲”。寡妇一般要守孝三年才可再嫁,但被视为不光彩,没有选择丈夫的自由,须听族人支配。娶寡妇者多为丧偶或无力娶妻的穷人。男方择吉日夜间迎娶,寡妇坐“乌藤轿”或“蓝藤轿”。建国后此俗已废。

打喜,又叫“冲喜”。定亲后,男子重病不起,经双方商定提前完婚,由妹代兄拜堂。如男的死亡,女的即成寡妇。旧时还有同姓的不婚的习俗,今已废除。

丧礼

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仪式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须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一般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一一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出殡仪式最为隆重,富裕人家,出殡前要请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场,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殡日,要请有地位者宣读祭文,焚烧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见吊孝亲友。出殡时,女婿举坟头伞、背纸钱袋前导。亲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随后。一路鸣锣击鼓、吹唢呐、散纸钱,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后,以砖为廓。晚上备“白事酒”宴请送丧亲友,回赠每人毛巾一条,或白布五六尺,谓“谢孝”。建国后,丧礼的封建迷信内容大多废除,葬仪从简,一般以送花圈,佩黑纱、小白花,举行追悼会表示哀悼。1979年后,城镇逐渐通行火化,农村仍以土葬为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湖州有名的算命先生和问衢州风俗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过年习俗大盘点,衢州人还知道多少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